您的位置 首页 理财

“瞒天过海”收购半导体独角兽的高通,再遭反垄断调查

(来源:钛媒体APP)在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垄断式发展的企业近年来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各国监管机构的围剿,科技、互联网领域堪称重灾区。


(来源:钛媒体APP)

在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垄断式发展的企业近年来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各国监管机构的围剿,科技、互联网领域堪称重灾区。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5至2025十年间,谷歌、苹果、亚马逊、高通、阿里巴巴、美团等大型企业,皆因不同程度的垄断式经营(如滥用专利收费权、强制独家合作、滥用技术垄断等)被处以巨额罚款。其中,芯片巨头高通更是创下了十年三次处罚的记录,且仍在不断试探底线。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因高通公司收购Autotalks公司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高通公司开展立案调查。对此,高通回应称:我们正积极配合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调查,高通公司一直致力于支持我们的客户与合作伙伴的发展与增长。

众所周知,高通为全球芯片霸主,尤其是在手机SoC(系统级芯片)领域占据绝对领先的地位,对其利用市场主导优势的垄断经营行为可谓争议不断。十年间,高通因垄断行为的罚款金额超过140亿元。

2015年,高通曾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被中国发改委开出60.88亿元的天价罚单。2016年,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以“在韩国市场销售专利许可和基频芯片时存在滥用市场主导地位的行为”为由,向韩国首尔高等法院提起诉讼。经过数年拉扯,今年10月韩国首尔高等法院驳回了高通的上诉,维持 8.73 亿美元的处罚决定。另外在2024年,欧盟还对高通进行了2.387亿欧元的反垄断处罚。

合规经营的风险的显著增加,很快反映在高通的股价上。截至10月11日收盘,高通股价下跌7.29%,报价153.59美元/股,创下自8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那么,为什么一起看似平常的并购会引发多国监管机构的警惕呢?

瞒天过海,收购半导体独角兽

2023年5月,高通首次公布Autotalks收购意向,引发行业广泛关注。Autotalks是一家以色列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专注V2X研发(车联网通信技术),是该领域的知名独角兽。

目前,全球V2X标准包括DSRC(专用短程通信)和C-V2X(基于蜂窝网络的V2X)两大标准,Autotalks的解决方案不仅兼容两者,其第三代产品5G-V2X芯片组SECTON3具备先进的车联万物性能(包括车辆、行人、基础设施等),可实现极低延迟通信。因此,高通祭出其擅长的“抢跑式”收购逻辑,试图复刻其在CDMA领域的标准专利垄断,以寻求在车机芯片市场的竞争优势。

出于上述原因,高通收购Autotalks的行动很快被各国监管机构重点关注。2023年8月,欧盟首先发难,针对该交易展开深度调查;9月,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宣布调查此次收购,以确认是否会损害英国市场的竞争;来到次年3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布声明称,监管机构担心这笔交易可能会损害V2X芯片及相关产品的竞争公平性。据报道称,由于监管阻力,高通一度放弃了对Autotalks的收购。

转折点出现在今年6月,高通突然宣布完成对Autotalks的收购,后者的产品已成为骁龙数字底盘产品组合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汽车智联平台业务上。虽然是一笔跨国交易,但高通在中国的业务包括汽车芯片,自然需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

《反垄断法》规定,“经营者集中”的情况包括如下情形:经营者合并;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瞒天过海”收购半导体独角兽的高通,再遭反垄断调查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针对该事件回答记者提问,透露了更多细节。在高通宣布收购Autotalks时,市场监管总局对该项目进行了综合评估,认为该项集中虽未达到申报标准,但有证据证明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

一个关键的部分是:2024年3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书面通知高通公司要求其进行申报,未申报或者申报后获得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2024年3月14日,高通公司致函我局,表示放弃此项交易。2025年6月,高通公司在未进行申报、也未与市场监管总局作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完成对Autotalks公司的收购。

毫无疑问,市场监管总局对高通公司收购Autotalks公司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事宜进行立案调查,是在相关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进行的,高通公司也承认了相关事实。市场监管总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秉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原则推进相关调查工作。

那么,如果高通被认定违规及违反《反垄断法》,将面临什么处罚呢?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这意味着,如果高通构成违法,将面临最高1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7.7亿元)的罚款。(据财报显示,2024财年,高通中国区营收约为179亿美元),此笔罚款约占营收比例七成。

更为严峻的是,高通在中国的汽车芯片业务有可能无法正常推进。根据商务部令 2011年第6号《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调查处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经调查认定被调查的经营者未依法申报而实施集中的,商务部可以对被调查的经营者处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责令被调查的经营者采取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权或资产、限期转让营业及其他必要措施。

据高通官方数据,目前已有超过3.5亿辆汽车搭载骁龙数字底盘,十余家中国车企和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计划采用全新的骁龙汽车平台至尊版,包括零跑汽车、理想汽车、蔚来、岚图、极氪、博泰车联网、车联天下、德赛西威等。

“铤而走险”背后

对于高通这类大型跨国企业而言,合规经营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对相关规则的认知更不可能存在盲区。但在 Autotalks 收购案中,高通仍选择 “铤而走险”,背后核心原因或可归结为两点:一是长达两年的收购周期持续推高潜在成本,压缩利润空间;二是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技术整合的紧迫性日益凸显,需通过收购快速补全能力短板。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点原因在其最新发布的业绩报告中,已有具体数据与业务表述可作佐证。

2025第三财季(至2025年6月30日),高通营收103.65亿美元,同比增长10%;Non-GAAP调整后净利润3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摊薄每股收益(EPS)2.77美元,同比增长19%。

“瞒天过海”收购半导体独角兽的高通,再遭反垄断调查

从整体来看,高通当季业绩符合投行分析师的预期,但其各个业务板块的表现却暴露出潜在的危机。首先,半导体业务(QCT)的核心板块手机芯片业务营收63.28亿美元,占比达61%,但同比增长仅为7%,造成该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全球手机市场疲软。

综合IDC、Canalys等调研机构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1%。同时,预计市场的萎靡至少会延续至2029年,五年复合增长率仅为1.4%。

对于高通来说,业绩挑战不仅仅集中在手机SoC的销售放缓,变数还包括失去苹果这个大客户。众所周知,iPhone系列普遍采用自研SoC+高通基带芯片的配置,但随着苹果自研基带C1的问世(iPhone 16e),预计未来将全面取代高通基带。据产业链分析师郭明錤爆料,2026年的iPhone 18系列有望搭载苹果自研基带芯片C2。

相对手机芯片业务的增长不足,高通汽车芯片和IoT(物联网)芯片则呈现利好,分别同比增长21%和24%,只是规模化程度还不足以支撑整个营收。相对来说,汽车芯片涉及多个细分品类,包括智能座舱、辅助/自动驾驶(ADAS)、V2X通信等,在形成技术+标准组合后无疑更具发展前景。

目前,高通在车机市场的优势仅局限在智能座舱领域。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高通座舱域控芯片装机量超310万辆,以74.9%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超威半导体(AMD)、华为分列第二、三位,但市场份额均为个位数,差距十分之大。然而,在前视一体机、智驾域控领域,市场则被Mobilye、英伟达、地平线等企业瓜分,高通的市场份额寥寥无几。

“瞒天过海”收购半导体独角兽的高通,再遭反垄断调查

随着高通大力推广骁龙数字底盘一体式平台,四大分支板块需要强强联合、补齐短板,Autotalks的技术和标准无疑有望成为“护城河”,长期来看还能提升技术授权业务(QTL)的营收,并购的迫切性不言而喻。因此,“先上车后补票”的操作虽有风险,但符合高通在车机市场的长期发展利益。

芯片大厂遭遇“中年危机”

1985年成立的高通,今年已经步入“中年”,危机感也是与日俱增。回顾高通的发展历程,早期凭借率先将CDMA民用化的优势,通过并购、否定对方专利等各种手段,形成了对CDMA专利的垄断,一度被戏谑为“专利流氓”。

不过,高通不满足于仅靠专利授权过活,而是抓住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风口,开启了发展壮大的第二阶段。在智能手机发展初期,高通凭借雄厚的技术储备和强大研发能力,通过在ARM架构的基础上持续优化Cortex内核、自研Adreno GPU,搭配CDMA基带的“捆绑式”销售形成护城河,相继打败Ti、英特尔、英伟达等竞争对手,一跃成为核心级芯片巨头。同时,以市场优势向平板、IoT领域延伸业务,近年来唯一失败的业务也仅有ARM PC。

事实上,核心芯片市场的竞争一直是激烈且残酷的。即便是巨头级的企业,也有可能因市场饱和、第二曲线困境陷入危机。以英特尔为例,这家成立57年、拥有超56%桌面级CPU市场份额的芯片巨头,在近十年的发展中未能抓住手机、智能设备、AI等风口,如今已经连续6个季度亏损,甚至需要竞争对手英伟达注资来谋求翻身。对于高通来说,英特尔显然是前车之鉴,能否抓住汽车多媒体化、智能化的市场机遇,是高通平稳度过“中年危机”的关键。

更深层次来看,全球芯片市场格局的变化更是让高通陷入焦虑的原因之一。相较于2010年代,如今中国芯片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寒武纪、华为、地平线等头部企业在各自领域逐渐掌握话语权,在商业市场的表现已经让欧美芯片巨头们感受到危机。借用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的话:“中国芯片仅落后美国几纳秒。”

“瞒天过海”收购半导体独角兽的高通,再遭反垄断调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d880.cn/30502.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