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07日
- 星期二

(来源:雷科技)想要判断一个东西火不火,只需要看它有没有山寨版。大家都知道,10 月 1 日凌晨,OpenAI 扔出了 Sora 2。这款被 CEO 奥特曼称为“创意领域寒武纪 大爆发”的 AI 视频工具,只用四天就冲上了美国 App Store 免费榜第一,把自家 ChatGPT 和谷歌 Gemini 都甩在了身后。

(来源:IT之家)IT之家 10 月 6 日消息,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昨日(10 月 5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 OpenAI 正与苹果前设计总监乔纳森・伊夫(Jony Ive)合作开发一款神秘的 AI 硬件设备,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来源:网易科技)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与前苹果首席设计师、“iPhone之父”Jony Ive正试图打造一款“重塑人机交互”的人工智能设备,但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目前正陷入多重瓶颈。

AI在手,不论是作画、剪辑视频还是创造小说,似乎都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但一个法律与伦理争议也随之出现:机器产出的内容,是人类智力的延伸,还是无需版权的“数字副产品”?人工智能模糊了“创作者”与“工具”的界限,挑战“独创性”标准,对著作权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其海量训练行为也拷问着“合理使用”边界。这些问题,牵动着产业未来与创作生态,迫切要求著作权法重新寻找保护与创新的平衡点。本期圆桌对话关注AI创作带来的判例之争、权责之争、边界之争,邀请法学专家解析当下的法律困境,为立法、司法与行业实践提供前瞻性的思考。

张锐 除美国外,在全球AI(人工智能)的竞争赛道上,中国与欧盟称得上是最为强劲的两大劲旅,前者主要以创新与发展为导向拓展AI的研发空间与立体场景,后者侧重以标准与规则为导向深化AI的基础研究与垂直应用,二者路径依赖与模式运行虽有不同,但却在技术成果共享、产业落地共推以及标准规则互通等领域存在着不小的合作空间。

已加载全部内容
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