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者 张苏慧)由于今年国庆中秋双节迎来8天长假,出门旅游成了许多人的选择。据新华社报道,腾讯云高级副总裁、腾讯智慧零售与生活产业负责人陈菲在腾讯2025年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表示,“2025年以来,以文旅为代表的线下消费有所复苏,夜间游、县城游等特色文旅崛起,主题乐园主题游也表现可观。”在当今这个存量时代,更需要理解消费者,各地文旅应借助AI、大数据等工具,从粗放的服务转向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向精细化运营。
全国各地积极打造,智慧文旅新体验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各地也带来了智慧文旅新体验。
在山东曲阜推出的“码上游曲阜”微信服务平台,仅仅凭借一个二维码就为游客开启了“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服务的“一码畅游”全新体验。“之前做攻略要查很多APP,现在一个码全搞定!”体验完平台服务的上海游客张晴女士赞不绝口。
在云南丽江古城的智慧小镇建设也颇具特色,它以“1+1+N”工程为架构,通过一张基础网络、一个指挥中心、N类智慧应用,系统推进综合管理、智慧服务、智慧旅游与智慧创新四大体系建设。在提升游客体验方面,丽江古城景区部署多项便民系统,让出行更省心。通过人流量大数据平台,丽江古城综合指挥中心可实时监测并预测街道拥挤情况,利用电子屏、智慧广播等设施发布提示,有效疏导游客,保障游览秩序。
在山西乔家大院文化园区以“家国同辉·晋商共月”为主题,精心推出一系列融合历史底蕴与潮流元素的文旅活动。从AR智慧游览、非遗互动体验到国潮打卡、3D手办定制,多元玩法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场景,邀游客穿越百年感受晋商辉煌,共度精彩假期。此外,该景区还引入山西省首例“数智指路机器人”,为游客提供360度智能指引、最优游览路线规划及景点讲解等个性化服务。
这些地方的智慧文旅建设,都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旨在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推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升级。
噱头大于内容、技术流于表面等问题凸显
然而,一些消费者在体验智慧文旅时,也发现了不少不可忽视的问题。当VR设备、数字人等前沿技术成为各地文旅景点的“标配”时,噱头大于内容、技术流于表面等情况逐渐凸显。
以部分景区推出的“VR 体验馆”“虚拟沉浸体验区”为例,这些项目本应给游客带来新奇的体验,但实际上却存在诸多问题。在内容方面,清晰度低使得游客难以获得良好的视觉享受,仿佛雾里看花,一些精细的场景和人物表情都模糊不清,极大影响了沉浸感;可选影片少限制了游客的选择范围,大多集中在少数热门主题,无法满足不同游客的兴趣需求,比如亲子家庭可能希望有科普类、童话类的内容,而景区却鲜有提供;完成度不够则让整个体验大打折扣,可能在体验过程中出现卡顿、情节不连贯等情况,原本精心设计的剧情被打断,游客的兴致也被消磨殆尽。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设备使用率低,游客体验不佳。游客原本怀着期待来体验这些前沿技术带来的新奇感受,却因为这些问题而失望,不仅影响了游客对单个景点的评价,甚至可能对当地整个文旅产业产生负面影响,让游客对当地文旅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用心程度产生质疑。
以AI 技术重构,内容质量与体验适配性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以AI技术重构内容质量与体验适配性成为关键,从而形成“技术优化-内容迭代-需求匹配”的闭环。
在需求匹配层面,AI有着独特的优势。它通过多模态数据构建动态用户画像,这些多模态数据包括游客的基本信息、浏览历史、消费习惯等。结合表情识别与行为热力图,AI能够精准判断游客的年龄、兴趣偏好等。对于亲子家庭,AI可以定向推送互动科普VR影片,这类影片不仅具有教育意义,还能让亲子之间有更多的互动,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对于文化爱好者,AI能够匹配历史场景重现内容,让他们仿佛穿越时空,深入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这样的方式,技术不断优化,根据游客的反馈和新的需求,对VR设备、数字人等技术进行改进,提高其性能和表现力。内容也不断迭代,根据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创作更多优质、个性化的旅游内容。最终实现需求匹配的精准化,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旅游过程中享受到符合自己兴趣和需求的服务和体验,提升整个智慧文旅的品质,使智慧文旅真正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不是一个徒有其表的噱头。